赫鲁晓夫的两大政治笑柄(图)
发布时间:2024-09-10 13:30:01 次浏览
当年的赫鲁晓夫,在处理东西方关系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他时而鼓吹“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并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作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时而又低估西方的决心,高估苏联的实力,要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甚至扬言要“埋葬”西方。关于赫鲁晓夫声称要“埋葬”西方的言论,当时在世界上曾经广为流传,但是赫鲁晓夫的原话究竟是怎么讲的,是在哪年哪月讲的,是在什么场合讲的,至今找不到正式的文件依据。于是,有些人就想当然地进行猜测,甚至胡编乱造。
现在至少流行两种莫名其妙的说法:一种说法是,1959年赫鲁晓夫同访问苏联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展开“厨房辩论”时说的;另一种说法是,赫鲁晓夫在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皮鞋敲桌”时说的。这两种说法显然都是牵强附会、毫无事实根据的编造。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1956年4月,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来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在与英国实业家精英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晤中,他酒后发表脱离发言文稿的“即兴讲话”。赫鲁晓夫说着说着,竟忘了面对的听众是谁,开始用他一贯的风格讲话,其中的一句话竟说:“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接着,他又尽情地抨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当时,多亏在座的英国人都听不懂俄语,而赫鲁晓夫的随行翻译特罗扬诺夫斯基也没有理睬这些“即兴讲话”,只按事先准备的发言文稿进行翻译。然而,赫鲁晓夫的“即兴讲话”后来还是透露出来并流传起来。
赫鲁晓夫事后不得不一再辩解,并对他的“埋葬”西方论加以修饰,企图自圆其说。赫鲁晓夫在1959年访问美国期间,在这个问题上不断遭到西方记者和官员的当面质问,并多次出现争吵和难堪的场面。例如,当年9月16日,赫鲁晓夫在出席全美新闻俱乐部记者招待会时,有记者问他:“常常有人援引说,您似乎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说,你们要把我们埋葬到地下。如果您没有说过,您可以辟谣。如果说过,请解释一下您的意思是什么?”
赫鲁晓夫辩解道:“在座的只是美国人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想要把你们每个人都埋葬掉,那我一辈子还干不完。我的确说过这个,但是有人故意歪曲了我的讲话。这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把什么人从肉体上埋葬,而是说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制度的改变。”“我说过,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要被埋葬,将代替资本主义。你们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而我也不同意你们的看法。那么,我们怎么办呢?必须共处。”
再如,当年9月16日,赫鲁晓夫在出席洛杉矶市政当局举行的招待会时,洛杉矶市市长赫尔顿.鲍尔逊在会上公开指责赫鲁晓夫的“埋葬”西方论。赫鲁晓夫随即发表讲话说:“市长先生,您在讲话里说过,我们想要埋葬你们……我想问,为什么您又重提我到美国后在几次讲话中曾解释过的问题呢?市长显然也是常读报纸的。”“我已经说过,我们要‘埋葬资本主义’这句话不应当从字面上去理解,不应理解为带着铲子挖掘墓穴和埋葬死人的普通掘墓人。我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谁是谁非,这要由历史去作决定……谁的制度更好,谁就能获得胜利。我们不会去埋葬你们,你们也不会来埋葬我们。”赫鲁晓夫还指责赫尔顿.鲍尔逊是“别有用心地把‘这只死猫’扔到我的面前,想挑拨我和大家的关系。没门儿。”
当年9月28日,赫鲁晓夫访美回国后在莫斯科劳动者群众欢迎大会上发表讲话,在谈到访美过程时愤愤不平地说:“在前半段旅程中我们突出地觉察到,好像总是在重放同一张唱片。讲话的人硬说什么我曾经讲过我们‘要埋葬资本家’。起初我还耐心地解释:我说的其实是,我们‘要埋葬资本主义’。意思就是说,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会代替这个过时的社会形态,正如资本主义曾经代替了封建主义一样。”
从上可见,赫鲁晓夫的“埋葬”西方论前后有许多变化。他起先是说要“埋葬”资本家,后来则说是要“埋葬”资本主义;他起先是说苏联要“埋葬”西方,后来则说“要由历史去作决定”,“我们不会去埋葬你们,你们也不会来埋葬我们”,双方“必须共处”;他最后又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但是,不管赫鲁晓夫如何辩解,他始终不能自圆其说。即使是指社会发展规律,一个严肃的政治家也决不会在那样的外交场合用如此粗鲁的语言讲如此敏感的问题。
赫鲁晓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关于赫鲁晓夫声称要“埋葬”西方的言论,当时在世界上曾经广为流传。
《环球时报》2003年2月17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赫鲁晓夫到底有没有用皮鞋敲桌子?》文章说,美国的多家档案馆没有找到这样的录像资料或照片,当时在场的《》记者也“没有看见赫鲁晓夫敲打皮鞋”,只是看见他举起皮鞋摇晃了一下,然后把皮鞋摆在桌子上。
文章的结论是:赫鲁晓夫“皮鞋敲桌”的新闻是“首先写出来的,而其他报纸照搬照用”,其实并无其事。然而,文章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仅仅是一种主观推测。难道美国档案馆没有找到录像资料或照片、有的在场记者和服务人员未能亲眼看见,就能证明事情没有发生吗?下面列举三条第一手材料,借以说明此事的历史真相。
赫鲁晓夫曾在回忆录中谈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年在离开莫斯科去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之前,西班牙领导人伊巴露丽请他帮一下忙,要求他“寻找一个机会让佛朗哥政权丢丢脸”,因此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殖民主义问题发言时,强烈谴责了佛朗哥“反动的、残暴的政权”。而当西班牙代表上台进行答辩时,苏联代表团“开始大声叫喊地吵起来”,赫鲁晓夫“甚至脱下皮鞋来敲桌子”。赫鲁晓夫承认,他采取的是一种“不合议会规则的做法”,后来成了“笑话”,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就说我不应当使用这种方法”。赫鲁晓夫还说,“当这位西班牙代表回到座位上时,我们互相讲了一些粗话”,情绪激动地吵了起来,于是,“一名警察向我们走来”,“他不是美国警察,而是属于联合国秘书长管辖的警察,一个彪形大汉,可能是美国人,他走到我们跟前,像一座塑像站到这位西班牙人和我中间”,以防双方“动拳头打起来”。
赫鲁晓夫的女婿阿朱别伊,对此有更精彩的说法。阿朱别伊在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的正式发言中说:“当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发出了侮辱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的挑衅性言论时”,苏联代表团就鼓噪起来,“用拳头敲着桌子以示抗议,拳头累了,便找其他方式来制止那些伪君子和骗子”。
阿朱别伊接着说:“有一次,有一个西方外交家发表挑衅性演说时,赫鲁晓夫同志脱下了皮鞋,用它来敲打桌子,也许这使西方世界的外交女士们认为有伤体面,但是这简直是妙极了(暴风雨般的掌声,笑声)!”“而且赫鲁晓夫是这样拿着皮鞋的(我们代表团前面坐的是法西斯西班牙的代表团):皮鞋尖几乎碰到了佛朗哥的外交部长的脖子,但又未完全碰到。在这里表现了外交灵活性!(笑声,暴风雨般的掌声)”
赫鲁晓夫的儿子,后来经过多年查证提出自己的说法。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于1991年移居美国,1999年加入美国籍,曾为美国普罗维登斯市布朗大学教授。他多年来一直在收集他父亲的材料,进行研究,并出版一部70余万字的著作,题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崛起》(中译本题为《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
书中引用当年苏联代表团成员日沃托夫斯基的话说,当时,赫鲁晓夫手里拿着“一只橡胶底的便鞋”,“环顾左右,微笑着,开始用后跟敲打桌子”;“渐渐地,赫鲁晓夫加快了速度,他需要引起‘观众’的注意”;后来,他“使劲用鞋后跟敲打起桌子来”。书中还说,由于赫鲁晓夫的鲁莽行为,“苏联代表团受到罚款处罚”,至于罚款的数额,“有人说上百万,甚至更多”,而“最可信的消息来源说是一万美元”。
2005年1月,谢尔盖.赫鲁晓夫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谈到他父亲“皮鞋敲桌”的事时说:“他是敲了,不过,父亲用的是美制皮凉鞋”,是39号鞋,“这双鞋在我们家放了好长时间”。据说,赫鲁晓夫的外孙女尼娜.赫鲁晓娃在2007年3月谈到此事时也说:“家里人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不过凭外祖父的性格,大概会这样做,以此向资本主义国家,让他们不要轻视苏联。”
应该说,赫鲁晓夫本人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他不会无中生有地杜撰出这种不利于自己的“不光彩”事情来。爱体育官网阿朱别伊当时是苏联政府主办的《消息报》的总编辑,他经常随同赫鲁晓夫出访,与赫鲁晓夫关系特别密切,也最了解内情。他在苏共二十二大这个最高级会议上的正式发言,正是一个知情人对赫鲁晓夫“皮鞋敲桌”事件的重要证言,只是他竭尽吹捧逢迎之能事,故意把“丑事”说成“美事”罢了。爱体育官网至于赫鲁晓夫的儿子,他更不会瞎说,他是根据多年查证才得出的结论。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皮鞋敲桌”的“政治笑柄”和“丑闻”决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摘自《百年潮》2008年第1期王正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