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手工皮具制作近10年爆款皮具曾海外月销近百件A·Currier如何打造匠人品牌
发布时间:2024-02-24 09:40:04 次浏览
1. A·Currier一直以来保持着创作作品逻辑而非生产产品逻辑,以此保证了在做工和设计灵感上不被商业化元素裹挟。先有独具匠心的产品并建立市场口碑,再去考虑其他商业层面的环节,这也是过去路易威登,爱马仕品牌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手工皮革产品同时也是工艺品。
2. 海外品牌的巨大优势体现在即便是仿制也没法完美呈现。这说明整个行业更应该沉下心来研究制作过程中的各个工艺,并且加入真正的创新。消费者很愿意选择国货,但前提是国货在设计上,在细节上不能槽点满满。
3. 即便是作为行业专业人士,在皮具消费上也依然在不断踩坑。这表明在市场教育,比如专业材质的鉴定等方面,需要品牌方去不断地做内容输出。
“我们希望当提到A·Currier时,消费者最先联想到的是这家品牌是专门做纯皮类产品的。”皮具品牌A·Currier创始人一匠思考了一会儿后答道。
作为一个手工皮具类设计师品牌,A·Currier身上有许多独特鲜明的个性。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A·Currier的商业模式中更看重作品而非产品。一字不同却带来极大差异。常规商业逻辑遵从产品逻辑,确定用户人群和痛点后推出主打产品。而作品更看重创造性和成品品质,不为追求销量甚至没有一成不变的产品上新排期。对于皮具、服饰等工匠属性明显的消费品类来说,打破常规保持个性特定恰恰是最重要的。回顾世界知名品牌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发展历程,无不可以看到这样的规律。
A·Currier品牌成立时间在约3年前,但在更早的时候,出自一匠之手的皮具作品便已经在圈内收获忠实用户。她告诉红碗社,成立品牌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作品专利——个人面对电商平台上大规模的仿制往往维权无门。当然从长远来看,品牌化也是必然的。随着销量越来越大,关注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发展至今,一匠的作品涵盖范围广泛。部分产品像小皮具类装饰品曾创下3天销量超2000个(单价近200元),近3千元客单价的皮包仅海外渠道月销百件左右的成绩。未来A·Currier依然会围绕品质、创新等关键词,继续秉承匠人理念来推出新品。
过去皮革行业高光往往归属于少部分品牌比如19世纪中叶诞生的爱马仕和路易威登20世纪初的香奈儿与迪奥。它们推出的兼具品质、时尚感甚至是稀缺性的皮革产品成为了富人身份与消费能力的象征。
如今,虽然这些巨头依然站在皮革消费的最顶端,但已不再被神话。每个人手中都不难找到一款外观时尚的皮革产品。现在有个更流行的词叫轻奢——国内近20年快速增长的消费能力推动时尚耐用且价格更容易被接受的这一类皮革产品成为品牌争夺重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经历起承转合,为国内品牌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但行业的格局并没有发生较大改变——直到今天,很难数出能够对海外老品牌带来挑战的国产品牌力量。
“成为一个皮具设计师并不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当然,如果有更高端的工具和更充沛的资金和专业能力沉淀,肯定能在追求极致完美的路上走得更远。但是哪怕是用基础的工具,你也能做出作品来。”一匠本人过去就是非科班出身。2009年开始的云南生活开启了她的这段新职业生涯。在国内皮革行业,也有其他这样受人尊重但中途跨行的皮革设计师。
问题或许还是出在品牌的本心上。作品与产品的经营理念差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以近五年为例,一匠注意到一个现象:国内皮革消费曾经迎来一股热潮。然而皮革圈内,很多设计师在技术并没有掌握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忙转向消费市场,开店卖货。甚至有部分门店,老板对于皮革产品的制作完全一窍不通。“当他们说不会时,也就表明了品牌在产品研发上的硬实力是缺失的。”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品牌还能够走得多长远就值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皮革品牌的长远发展首先需要有匠人精神去打造好的产品,树立口碑,而不是迎合市场跟风大品牌。一匠指出,在此之前,国内也出现过一些布局较为广泛的皮革品牌,但最终仍然走向衰败,原因就在于打造产品能力上的疲软。“一些品牌做的东西不仅看着像批发产品,而且审美雷同,这导致消费者对这一品牌愈发麻木无感。这就好像去逛商业街,里面的小吃卖的都是一样的。”
国产皮革品类如何来体现匠心塑造长期的竞争力,A·Currier产品开发中的一些案例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其一是卡包。这个看起来最寻常普通的产品在A·Currier的手中却焕发了新的光彩。关键在于对待产品细节的态度。
“如果经常逛商场会发现,无论是卡包,钱包或者是背包,都喜欢里面一层用衬布。尤其是卡包,在插卡的两层位置之间,一定都是用布的。这种东西我不喜欢。虽然它的优点是重量很轻,但我认为这种材质它是完全不耐用的,跟皮的耐久度没有可比性。”
一匠认为,手工制品的价格上原本就比工业流水线产品要贵。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凸显品牌价值,让产品的实用性和耐久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持。真正好的皮革产品应该能够被一代代人传承下去。
除了耐用性,A·Currier在皮料和设计上一直寻求创新。并将新意与手工的精细融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产品价值。
“比如鳄鱼皮。市面上所见到的鳄鱼皮基本上就是黑色、棕色、绿色这种纯色的。而在A·Currier的鳄鱼皮产品可以找到一些不同且有艺术感的颜色,也正因为如此让品牌受到了用户的认可。这一差异背后是因为对染色环节的重视。”一匠表示,“皮革供应链上游对染色的进修不够。意大利,西班牙知名皮革产品的染色仿制都仿不出来,最后就干脆染成单调的黑色棕色这种纯色调。只做现成的,反正肯定也能卖出去。”
一匠指出,一方面海外品牌优秀的一面确实值得学习,比如设计上的前沿理念和思考,材料的选择打开思路等等。另一方面,国产品牌需要在每一款产品上投入大量的时间钻研。现在皮革品牌本土化也是外界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但实现本土品牌的崛起首先就需要完成这些最基础环节和工艺的改变和提升。
在用料方面,A·Currier还一直致力于探索稀有少见皮革的创新,比如鲤鱼皮和三文鱼皮等等。结合精细手工工艺,让A·Currier产品的最终呈现变得与众不同。
目前,A·Currier整个团队都由资深的皮具设计师组成。在供应链上,A·Currier
在江苏,广东和山东等地有自己的小型加工厂和工作室。随着品牌整体体量的不断扩大,一匠同时也在思考着A·Currier的未来。
“我曾经动摇过。因为A·Currier的皮革产品在每一个细分品类都有比较好的作品。怎么样去为品牌进行分类。放弃任何一个标签我觉得都是一件挺难的事。最后还是决定以自己的初心为主,只要说到我们消费者立马能反应出来我们是做纯皮的就够了。”
市面上打手工皮具的商家很多,但常常让消费者踩坑,即便已经是行业内人士,一匠本人也没有少被坑过。也正因为如此,她更希望能够通过好的产品及口碑来让消费者自己来建立一个更准确的认知。
同时,一匠也在不断通过朋友圈等渠道无保留地进行各种皮具专业内容的输出:无论是何种皮材都会有一些可供辨识的特征。即便用户不购买也没有关系,她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皮具爱好者尽量避免一些消费陷阱。
皮革消费本身正步入新的路口。虽然可以看到年轻消费一代更看重个人表达,对服装首饰给予了关注,不过消费欲望的降低同时意味着皮革产品的“社交空间”在快速收缩。一匠告诉红碗社,当下自己也处在一个半进修的状态——相比思考怎样赚更多钱,她更愿意将时间花在优化自己的作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