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体育爱体育

湘潭市民政爱体育部门铺就皮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3-09-20 22:34:27        次浏览

  和煦的阳光穿过楼栋,投射在草坪上、座椅上……光影交错间,老人拉着家常,爱体育爱体育小孩嬉戏打闹,这样一幅秋日里绝美的祥和画卷,出现在湘乡市中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沙村。

  自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后,湘潭市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个,共安置106户365人。这些曾经困处大山之中、穷居瘠土之上的人们,走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搬进新居所,成为新市民,开启新生活。

  “我们的箱包厂随时对你们敞开大门,欢迎大家来这里就业。”自湘潭市易地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湘潭意善箱包制造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就反复表态,欢迎湘潭县石鼓镇易地扶贫安置区的55位安置人员来就业。在此之前,他们还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免费岗前培训,以更快地融入工作岗位。

  “我们采取‘慈善+社工+企业+群众’一体化培训模式,通过职业培训学校,举办育婴员、养老护理员、保健按摩师、电工、电子商务师、创业培训、‘三项岗位人员’培训等十余种课程,通过长短期培训相结合爱体育,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培训力度,变‘输血’为‘造血’。”湘潭县意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鑫介绍,湘潭县石鼓镇已搬迁易地扶贫安置户20户共计55人,由于安置居民原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思想上、生活上与城镇社区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状况,湘潭市民政局联合湘潭市慈善总会在集中安置点实施“慈善‘湘伴’,助力安居”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慈善项目,为安置户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主动对接用工企业,随时为安置群众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

  “这样的培训很实用,真正学到了技术,今年的蔬菜收成会好一些!”原中沙镇大杉村的村民罗银华,于2018年享受搬迁政策迁至中沙镇集中安置区,但父母还在老房子居住,家中还有农作物需要打理箱包爱体育罗银华经常回家务农。今年4月,他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农作物植保员”培训后,逢人就夸这个培训班办得好:“我不想进厂工作,能学到种植技术,对我来说更加有用。”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湘潭市民政局积极主动作为,从2022年12月起在安置点开展需求调研,联合市慈善总会在安置点启动“慈善+社工”服务,以紧贴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推动社区融入为主线,创新开展“学技能”“爱电影”“携手‘童’行”“老有所乐”“清凉一夏”“温暖一冬”“为你说法”“圆梦微心愿”及个案帮扶等9个主题的“物质+服务”社工活动,让搬迁群众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近年来爱体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并大力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湘乡市中沙镇、梅桥镇已搬迁易地扶贫安置户共计86户303人。其中,梅桥镇酒铺村安置户多来自不同乡镇,中沙镇中沙村安置户则来自不同村,他们大部分由于地理交通环境不方便、家庭居住和生活条件困难等因素,离开自己的故土,来到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实施搬迁后,生活环境虽明显改善,但生活习惯、观念没有彻底转变。

  湘潭兴阳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鲁致成介绍,大部分居民对新身份的认同感不强爱体育,社区生活难以适应,融入邻里困难;搬迁儿童跟随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入陌生的领域,对社区缺乏认识和了解,同时缺少来自熟悉同辈群体的支持,容易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加之父母忙于生计,对儿童疏于照顾;留守的多为老人、儿童、病人及照顾他们的妇女,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为此,根据市民政局的部署要求,湘潭兴阳社会服务中心开展了多种项目,以多种形式,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促进易地搬迁群众更快更好融入新的社区生活,提高安置区居民安全感归属感,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有活力。

  今年4月开始,在湘乡市中沙镇中沙村和梅桥镇酒铺村,社工们每月都为易地搬迁群众开设活动,如慈善“湘”伴、学技能社区活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防溺水宣传、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团辅活动等。

  今年春节前夕,湘潭市民政局到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展走访慰问,赠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开展心理疏导和抚慰,为安置户送去价值5.3万元的春节慰问物资。

  8月25日,湘潭县意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石鼓镇社工站社工、爱体育志愿者一起在歇马安置区开展了“圆梦微心愿”活动。这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项目。活动前期,社工及志愿者深入安置居民家中,耐心倾听、用心记录居民们的需求,哪怕是一袋米、一壶油、一台风扇、一张凉席的小小心愿,他们都一一记录,按需落实。当居民们领到心仪的礼物时,脸上的幸福是掩饰不住的。“感谢党和政府的牵挂,我以为那心愿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刘阿姨说,礼物虽轻,但让他们感觉到,这里已是真正的家乡。

  湘潭市通过逐步完善易地扶贫安置区的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阵地,坚持搭平台、赋功能、惠民生,聚焦打破搬迁群众城乡“二元生活壁垒”,逐渐提升了安置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

  来自不同村、不曾熟悉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如何和谐生活?托幼、托老的方式怎样?资金如何保障?市民政局把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难题作为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的切入点,通过专业社工服务,开展走访关怀,用真情传递爱的力量,用行动践行善的约定,彰显“以人为本、扶贫济困”的慈善宗旨,探索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的慈善路径。

  今年87岁的罗宇高以前住在中沙镇龙山村一间简陋的茅草屋内,家里四处透风,长期漏雨,且龙山村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他的老伴很早离世,儿子又患上暴躁症,情绪时好时坏,不能正常务工。2018年底,刚搬迁至中沙镇集中安置区时,罗大爷还十分担心难以融入新环境。“现在可好了,没事下楼下下棋、聊聊天皮具,邻里都认识。”

  2022年,罗宇高摔了一跤,社工马上预判到他家的困难,将油、米、面等物资送到了他家中,又定期对他走访慰问,帮忙打扫卫生,同时积极与其儿子沟通,缓和父子关系。目前爱体育,社工站除定期对罗大爷开展家庭服务外,还特别关注就业信息,想给他的儿子推荐合适的居家工作,真正解决这个家庭的实际困难,化“输血”为“造血”。

  “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宝贝小屋’,我一定在这里好好学习!”罗银华的儿子小敢得知马上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时,高兴得跳了起来。罗银华不仅要照料年迈且有残疾的父母,两个儿子的工作和学习也是他挂心的事。大儿子20岁了,但工作还没有着落,小儿子正在读书,因家庭条件太差,连一间像样的房间都没有。兴阳社会服务中心社工通过走访,选定罗银华家,将为他的小儿子打造一间“宝贝小屋”。“‘宝贝小屋’里墙面、地面将全部翻新,家具全新定制,还会配置空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一定会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社工杨立说,“希望通过‘宝贝小屋’的打造,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加上志愿者的辅导,让孩子们可以健康快乐成长。”

  如今,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里爱体育,昔日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更好的消息是,今年3月,湘潭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推动湘潭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十五条措施》,要求压实后续扶持工作责任,全面落实集中安置点“点长制”,全力促进搬迁户劳动力务工就业,推动集中安置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升级等。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都是为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爱体育爱体育